
如果不看最终结果,我会毫不犹豫地将7月18日的这一期节目定为《歌手2025》比赛以来最精彩的一期。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:和马嘉祺、者来女等人参赛时的表现相比,这期节目里几乎没有听起来特别刺耳或让人不舒服的表演。
十年后再次站上《歌手》舞台的Allin,用一首《失恋无罪》告诉我们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演绎芭乐情歌。而李佳薇的《想你的365天》和米奇的《There You Will Be》则再度展示了曾经的《我是歌手》如何打动人心——这两首歌没有花哨的舞台设计,也没有复杂的编曲,只有单纯的好歌,唱得简单却直击心灵。
即使是我平时不太关注的GAI,这次也带来了一首令人感动的《故湘·风》。这首歌类似当年的《成都》,没有高音的炫技,却能让人反复循环播放。至于单依纯的《开始懂了》,虽然不是我个人的喜好,但也并不至于难听。
然而,比赛的结果却让我们大吃一惊。
单依纯在现场的排名倒数第一,但凭借17.35%的云端投票,艰难地保住了第六名的席位。而早该出局的GAI,现场得票率排名第四,却因为4.65%的云端投票最终被淘汰。
展开剩余71%谁也没想到,一直被视为“升咖”呼声最高的单依纯,居然也得走马嘉祺同样的套路才能保住位置。看来饭圈力量和资本的影响力,实在不容忽视。
早在节目开始时就有分析指出,《歌手2025》的云端投票很容易受到饭圈的干扰,粉丝基础强大的选手,背后有更强的组织力去保护他们的偶像。
黄丽玲、李佳薇这两位依然和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歌手,再加上刘海不见的沈梦辰,稍微不注意,真的会以为这是十年前的《我是歌手》。
说实话,感慨也真的是不可避免。原本感觉《歌手2025》已经开始变得好听了,结果竟然是因为十年前的那批人回来了。
再加上林志炫的终极返场,胡海泉的强势归来,这个名单一公布,最大的感受就是“癫”。我们当然知道他们的实力,可华语乐坛这么庞大,怎么就找不到几个能唱的“新人”?
从某种角度来说,这也反映出,虽然华语乐坛看似热闹,但实际上已经越来越落寞。台湾的唱片工业风华已去,香港的“顶流”不再能超越罗湖,内地则被抖音口水歌占领。还剩下哪些专注做音乐的唱片公司?还有没有那些不依赖热搜、不频繁录综艺、只想专注做唱片的歌手?
说回单依纯,宣布结果的那一刻,她的表情真的是尴尬至极。
某位音乐博主提到,单依纯的困境其实是粉丝和她自己共同造成的。粉丝无法接受任何批评声音,一旦出现反面意见,就会急于反驳,而单依纯自己也陷入了追求风格的误区。
他们经常说单依纯是新生代中唱功最强的歌手,但问题是,唱功是基础,是前提。真正吸引人的音乐,才是最终的目标!
从李白以来,真正在大众耳中好听的音乐有几首?大家心里都明白。粉丝可能会把这归结为普通大众不懂音乐,但如果不需要大众的评价,那么节目里设置大众评审又有什么意义?
有博主分析了《开始懂了》的油腻之处,主要是在副歌的许多句子尾部做了过于生硬的修饰音,把一个字分成两个音,而且几乎所有的句尾处理都雷同,冲击了听众的记忆。
有些人说,曾经《中国好声音》中的单依纯很有感情,现在的她则像一个只讲技巧、没有情感的机器。
嗯,我真心希望她能有所改变!
为什么这季《歌手》评分会低至4.3分?越来越复杂的赛制、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选人策略,以及容易受到饭圈干扰的投票结果,让这档高口碑节目渐渐变得只有“癫”字可形容。
而对于曾经喜爱《我是歌手》的观众来说,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舞台才是最重要的!
(以上观点仅希望节目越办越好,如有冒犯之处,还请见谅。)
发布于:江西省惠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